微信公众号
安不忘危,看习近平如何心系“三情”
时间:2017-09-25 15:05:00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总结了5年来党和国家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发生的变革,并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段时间以来,国内各主要媒体和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都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学习大军也于近日陆续发表数篇文章学习7·26讲话,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讲话的相关内容。

  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处世哲学,《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可以说,身处安乐之中却能够对忧患有所知觉和防范是智慧也是能力。无独有偶,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同样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又认为,拥有这种能力是极其难得的“风和日丽之时想不到暴风骤雨,这是人们共同的缺点”。值得庆幸的是,习近平无疑是具备这种能力和眼光的,他在7·26讲话中指出:“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做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他认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纵观5年来我们国家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想必大家对于世情国情党情这“三情”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世情:大国崛起,交友防敌两不误。尽管当前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但是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是毋庸置疑的。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目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成效显著,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力求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面对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印度侵入我洞朗地区挑起的纷争,正像习近平曾经说过的那样:“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中方立场坚定,态度强硬,坚决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区域和平是世界和平的前提,面对区域争端,中国既有大国的气量,也有大国的手段,交友防敌两不误,才能广泛而长远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国情:民族复兴,人民需求多样化。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以来,我国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年来老百姓切切实实的感受。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祖国的繁荣昌盛更让人民群众在精神上振奋不已。当然,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关切,比如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医疗资源分配问题等等,这些是我国在实现了十四亿人口的温饱之后随之而来的更为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解决得好,国家必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解决不好,则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不能不说是对党和国家的严峻考验。因此,习近平总结说:“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我们要抓紧干的事。

  党情:反腐斗争,老虎苍蝇都要打。可以说,腐败问题是长久以来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问题,也严重地威胁了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反腐斗争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落马的“大老虎”多达数十人,其中不乏省部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官员,而“老虎苍蝇一起打”更让全党风气从整体上为之一清,人民群众在惊讶之余意识到,习近平领导的反腐败绝不是不痛不痒地做做样子,而是动真格、下功夫,这种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老百姓看在眼里无不拍手称快。正应了习近平说的:“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近平说:“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学习贯彻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既对前进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又为我们敲响警钟,提醒我们在成绩面前不能一味盲目乐观,要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才能走向更大的胜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